共计 25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言
每个做海外市场营销的小伙伴对 Cnet 想必都不陌生,市面上流传着无数被 Cnet 点名后爆单的轶事,很多小伙伴想破脑袋都想着能跟 Cnet 牵上线,不然无法面对运营甚至老板们望眼欲穿的目光。
但是杨哥想说,2023 年,求求大家别再迷信 Cnet 了,它虽好,但是我要和 Cnet 一样 tells you what’s new and why it matters。
裁员和 AIGC 同步的好棋
2008 年的时候,Cnet 曾被 CBS 以 18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而在 12 年后的 2020 年,CBS 仅以 5 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 Red Ventures 公司。杨哥清楚地记得,在 2020 年 -2022 年的疫情期间,很多与杨哥有联系的 Cnet 的编辑和记者,在 Twitter 时不时地宣布自己被裁开始找工作,甚至一些品类的编辑集体被裁,当时实在是让杨哥摸不着头脑,难道连一个能和品牌方对接的人都不留吗?
直到 2023 年初,美国媒体集中爆料 Cnet 用 AI 写文章并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Cnet 的同行对手 the Verge 甚至称,
“CNET 使用自动化工具的时间比撰写文章的机器人要长得多,而且工作人员有时不知道内容是由机器还是人类同事编写的。”
-the Verge《CNET 在超过一半的人工智能撰写的故事中发现了错误》2023 年 1 月 26 日
这些铺天盖地的报道导致 Cnet 陷入舆论漩涡,人们对 Cnet 的内容信任度出现巨大的下滑,一些人甚至开始在谷歌中搜索 can I trust Cnet,导致 Cnet 不得不对外宣布终止 AI 创作。
到这会儿杨哥意识到,原来 Red Ventures 搞走这么多人是打着用 AIGC 代替人力的算盘。但是想想 Red Ventures 的公司背景,他们一向的定位都是“绩效驱动”,也就是主要的商业模型是做 commercial 内容变现,在收购了一家媒体公司做出这种不专业的骚操作也不足为奇了。
更多的骚操作
其实 Red Ventures 的骚操作远不止这个。在 2022 年 4 月,Red Ventures 针对 Cnet 品牌做了一场毫无征兆的 Rebrand campaign。
CNET 内容策略执行副总裁 Lindsey Turrentine 是这么说的:
“观众的需求永远是我们的北极星。” “这个品牌的演变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的顶峰:帮助我们的受众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导航,无论他们在哪里与 CNET 联系,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首先你这个新 Logo 把除颜色外原 Logo 所有的记忆点全部抹除不说,也没有变得更 Cool 啊!而且你说帮助我们的受众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导航,你丫怎么把官网的搜索功能和评论入口都移除了!
而且,Cnet 在 rebrand 项目上线的同时重磅发布了一款叫“Cnet shopping”的插件。杨哥第一时间通过联盟和 Cnet 的插件渠道搭上了线。但是我发现 Cnet 非常克制,克制到根本懒得去抓取我们 coupon feed 中的折扣码,也懒得去整合我们已有的 product feed,更懒得回复我们的问询。并且杨哥去了好几个对手网站测试,Cnet shopping 插件并没有像 Honey、Coupert 这些老牌玩家一样热情的弹出折扣,显得相当佛系。
“Editorial Independence”
杨哥在前文提到 Red Ventures 是一家做”绩效营销“背景的媒体公司,主要通过内容直接变现作为收入手段。而 Cnet 是一家曾经享誉全球的巨型科技新闻媒体。
做媒体工作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大部分媒体公司都会有一个“Editorial Independence” 的声明,意思是网站的内容都由独立的编辑部撰写,并且编辑部的意志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杨哥记得 Cnet 以前也是有这个声明的,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了。
之所以要提这个事情,是因为杨哥最近收到了 Cnet 的一份报价,里面明码标价可以出售他们编辑部“Best“系列提名产品的位置,并且要价不菲。这个事情在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媒体编辑部有独立性,往往根本不会受到品牌方意志的影响。除了 Cnet,杨哥暂时没有发现其他头部的科技媒体有类似的行为,这个事情虽然是利好国内厂商,因为终于可以让我们有机会用钞能力挤到往往只有欧美品牌的”Best“榜单之中。但是有关欧美用户 can I trust Cnet 的疑问必然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 Cnet 的品牌背书能力越来越低。
Cnet 的中年危机 - 后浪很强
Cnet 创立于 1993 年,和杨哥一样已入而立之年,在杨哥站在自己的人生分水岭时,Cnet 也在面对着他自己的中年危机。
从 similarweb 的数据来看,Cnet 在杨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有 44M 左右的月流量,虽然依旧体量不错,但和杨哥 19 年做的资源表格中的 99M 的数据比起来,缩水了一大半,像极了杨哥在 19 年买的养老基金到现在的模样。
和垂垂老矣有点迷失的 Cnet 相比,作为竞争对手和后浪的 the Verge 过得舒服很多。The Verge 一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抨击 Cnet 的各种裁员,AIGC 误导大众等行为,一边不断改版内容和视觉讨好新生代的受众,和 YouTube、TikTok 等新的媒体平台进行对抗。并且从流量端看,the Verge 现在基本等同于 Cnet,品牌搜索上 the Verge 要比 Cnet 高得多,而且在用户粘性和互动率上远胜评论区都不敢开的 Cnet。所以在实际价值上,the Verge 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 Cnet。
在这里,杨哥首先不建议迷信任何单独的渠道哈,杨哥就是在这里帮大家给一些渠道去神化。要知道每个渠道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首要的思路还是全渠道打开,然后有选择性的去布局以契合项目和品牌的需求。最后,杨哥还是要给出心目中的英文科技类媒体渠道 Top 5 以供大家参考。
1. The Verge:有极高的用户粘性和非常高价值的新闻内容
2. Wirecutter by NY Times:Wirecutter + NY Times 强强联手强无敌
3. Cnet:虽然接二连三遭到打击,但架不住它 SEO 做得牛逼啊!
4. Reviewed by USA Today:Reviewed + USA Today 强强联手强无敌
5. Ars Technica:堪称学霸编辑和硬核科技内容的聚集地,杨哥心中永远的白月光